我在22上半年先完成了语言考试,所幸自己英语水平不错,而且有一直在学习和保持,5月份就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语言成绩。之后,我成功找到了校内的科研助理类型的工作,希望能通过这个工作履历更好的丰富自己的简历。
回顾整个申请过程,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提前做好规划,做好准备。尽早准备才会有更多选择的空间,才能有更多回旋的余地。我相当于是坐上申请的末班车,把自己逼上绝路了,徒增了许多不必要的精神内耗。
考研er海海,起初我也是其中一员。但在考研没上岸之后,我就打算申请留学了。但因为时间紧迫,没有语言成绩,想去的学校也已经来不及申请,我暂且选择gap一年。于是乎22年五月份开始,我一边备考雅思,一边咨询留学中介,前前后后了解了至少十家留学机构
那些曾经看来惊心动魄的瞬间和难以跨越的阻碍,在亲身经历之后似乎也不再那么可怕。对于学弟学妹们,我建议大家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均分,这在英国方向的申请是最有竞争力的要素;然后早一点准备语言考试,打好基础,早点出分;保持良好的心态,不用太在意结果,相信好事多磨,在申请过程中收获的成长更加宝贵。
和几何相遇源于几何留学在我们学校开办的一次讲座。在讲座上老师对留学择校、申请流程的讲解简明易懂、条理清晰,让我对几何留学产生了不小的好感。在后续选择中介时,我上网查询了很多信息,也咨询了身边的同学,优秀的口碑让我最后确定了几何留学。
学习不同的专业对未来的出路会有不同规划,作为工科的学生,我刚上大学就知晓:无论以后选择就业还是出国,一定要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。如果以后计划直接工作,可以多参加不同项目,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;同样,如果打算出国留学,最好也要提早计划,尽快确定自己心仪的院校和专业。
23年1月份的时候,港大的offer也翩翩而至,本就良好的心态目前愈发稳健。回顾自己的申请经验,16个字可以总结:明确目标,做好规划,备好材料,尽早提交!
每年申请都有人磕磕绊绊状况百出,很幸运我这一路都没出什么大岔子,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!我目前已经收到了华威和爱丁堡的offer,期待读研生活能过得充实、丰盈,也希望我这点个人经验可以帮到大家~
新的申请季即将到来,很多初涉留学圈的同学对申请会有诸多疑惑,比如觉得本科不够优秀,离梦校有一定距离,或者担心时间规划,生怕踩不准申请节点……茫然和焦虑的时候,已有经验是最好的参照。
在申请中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考G。但是作为过来人必须说一句:网络上很多G高分例子散布焦虑,但实际上G对于optional的项目而言是锦上添花的作用,如果实在没时间刷分了,还是优先准备其他事宜,千万不要为了刷G的分数而一直拖延申请。
能够在港大卡院校背景的申请常态下突出重围,我的经历再次证明,高绩点是重中之重。亮眼的绩点可以在申请季中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和选择权。有着双非财经院校的本科出身,我的申请季可以说是一波三折、忧虑重重,好在如今尘埃落定。
在我的规划中,我申请的专业主要是商学院中的相关专业。对于港三和英国学校的商学院来说,均分非常重要。但由于数学成绩的影响,我的绩点在90分的边缘岌岌可危。在大四下快要毕业的时候,我终于在半个学期的努力之下,成功提高了数学课的分数。
众所周知香港地区的传媒一直是热门专业,加上网络上不断有“一年比一年卷”的声音出现,导致我总会怀疑自身的履历不够充实。但其实,现在网上很多散布焦虑的帖子真实性较低,且推荐算法也会加重信息茧房的困境,让自己失去客观的判断。
幸运的是,首考7分也算是满足了大部分学校的要求,而我大部分同学第一次考试都是6-6.5分,至少考了两次才达到7分。不过,由于时间受限,我也没有机会再把雅思成绩刷高。因此,我认为语言考试还是应该早些准备,给自己留下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空间,也能够赢得提高分数与竞争力的机会。
我最终确定的专业为港大保底,新二的四个项目为主申项目,在之前咨询过的所有机构里都没人敢这样给我的条件定校,但是几何留学的老师们有十足的把握这样做决定,因为去年几十个EE专业的学生只有一个失败案例。
不同于很多机构都会选择一些比较差的学校来保底,他帮我选择的最差的学校也是我觉得还可以的学校;冲刺的学校也是合理的,不会是画大饼。事实证明,他的定位非常准,让我在申请季少了很多焦虑。
几何留学的老师非常专业,沟通迅速,协助我准备了申请材料,向我解释了申请流程,处理好了邮寄材料。整个申请非常流畅顺利,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,我很快就收到了offer,感谢几何留学的老师们帮助我树立自信。
如果下定决心出国的话,需要尽快决定并且在相应方面提升自己:比如大一大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、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,比如参加申请方向相关的比赛或者实习,再比如大三努力准备语言考试……这样可以丰富申请材料帮助自己在留学季脱颖而出。
用了两周不到的时间,中南财经学姐就斩获一枚港中文商学院的房地产offer。随后,D学姐欣然答应几何老师的邀请,将自己在留学申请这条路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。
起初我是有考研规划的,因为我的职业目标与人生愿景(名校情结)要求了我必须通过努力修得硕士学位,所以我在2021年2月起就已着手备战考研。我承认通过初试+复试的考核方式是符合国情的也是相对公平的,但是22考研人数增长幅度之大,让我不得不担忧“一考定终身”的风险。
几何留学APP
2403个学校
11211个专业
3479个录取案例
8697份录取报告